博碩士論文 88424005 詳細資訊




以作者查詢圖書館館藏 以作者查詢臺灣博碩士 以作者查詢全國書目 勘誤回報 、線上人數:16 、訪客IP:3.149.254.35
姓名 張簡明芳(Min-Fan Chang-Chien )  查詢紙本館藏   畢業系所 產業經濟研究所
論文名稱 從理論與實務論著名標章保護
相關論文
★ 美國電子商務之發展與商業方法專利侵害案件之研究-以Amazon v. B&N為例★ 新形式商標註冊之研究
★ 數位時代下之數位著作管理之探討-以合理使用為中心
檔案 [Endnote RIS 格式]    [Bibtex 格式]    [相關文章]   [文章引用]   [完整記錄]   [館藏目錄]   [檢視]  [下載]
  1. 本電子論文使用權限為同意立即開放。
  2. 已達開放權限電子全文僅授權使用者為學術研究之目的,進行個人非營利性質之檢索、閱讀、列印。
  3. 請遵守中華民國著作權法之相關規定,切勿任意重製、散佈、改作、轉貼、播送,以免觸法。

摘要(中) 動機和目的:
智慧財產權是排除競爭的一個工具,在市場機制長期發展的今天,台灣要面對未來的知識經濟,已經沒有疆界了,所有的東西自由進出國界與企業,所以利用智慧財產權的法律機制來保護自己的產品會越來越重要。商標是智慧財產權領域的一環,取得法律上的品牌專用權防止第三人侵害,是產品市場攻防戰的強力後盾。相較於一般標章,著名標章保護勢必有更高的門檻,然就著名標章保護有幾個問題:
1.著名標章保護之商標樣態是否以法定成分為限?
2.「著名」且「已註冊」標章於商標法與公平法上的競合問題如何解決?
3.可否透過編制著名標章名錄來杜絕「著名」之不確定法律概念?
4.著名標章是否因未辦理延展即不受保護?
5.美國商標減弱理論對我國商標法修正的啟發,研擬中修正的商標法關於減弱條文是否有不妥之處?
本文試圖從學理及實務做探討,期望透過與國際趨勢一致的作法,對上述問題提出一個方向。
研究方法:
本文研究之方法係以我國商標法、國際智慧財產權公約、國際商標公約,及國外立法例等文獻為基礎,探討關於著名標章保護的問題及我國商標法順應國際潮流所做之修正與因應之道,並參酌美國聯邦商標減弱法,說明商標減弱在美國適用之情形。再者,我國關於著名標章之案例與判決亦相當多,法院的見解對著名標章保護亦扮演著極為重要的角色,吾人希望藉由全盤整理我國著名標章個案與判決,一窺著名標章認定標準演變的端倪,冀望能對我國著名標章保護的理論與實務運作有更深刻的了解。
研究結果:
1.建議在商標法修法時,對於著名標章的保護,應不以商標的法定成分為限,舉凡具有強烈識別商品或服務來源功能之物,皆應納為保護之客體。
2.在處理商標法與公平交易法競合問題時,本於商標之問題應儘可能優先依據商標法處理、公平法畢竟僅係補充商標法部分不足,而不是要取代商標法成為排他效力更強的超級商標法,筆者建議從商標法修正著手,使商標法損害賠償規定高於公平法。
3.商標態樣會隨時代進步不斷增加,編制著名標章名錄的成本及困難度會大大提
高,加上商標流動率太高,導致編列著名標章名錄的實質效益不太,故反對編列著名標章名錄。
4.依巴黎公約第六條之一規定:著名標章不以註冊為要件,亦不以曾經使用為要件,因此著名標章若存在於市場中即使未延展仍可受保護。但若因時代變遷確定不再被使用,便可將此標章劃入公共領域。
5.研擬修正中的商標法第十六條第一項第十二款有不當之處,筆者反對減弱之虞在商標審查階段便列入不得註冊的理由。能夠預先防止商標的糾紛固然是好事,然而就減弱之虞一事,事先審查可行性甚低,事先審查的範圍如何確定就是個問題,即便事先審查僅限於已註冊的著名商標,也是有成本高、效率低之弊,因此減弱之虞事後主張似乎比較合乎道理。
關鍵字(中) ★ 公平交易法
★  公平會處分
★  商標法
★  減弱
★  著名標章
★  行政法院判決
關鍵字(英)
論文目次 第壹章 緒論……………………………………………………….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1
第二節 研究範圍與方法………………………………………..4
第貳章 國際間著名標章之保護…………………………….6
第一節國際公約………………………………………………….6
(一)巴黎公約………………………………………………6
(二)與貿易有關之智慧財產權協定…….……………….8
1.TRIPs對著名標章的規定……..…………………….8
2.依據TRIPs,商標權人亦可主張暫時性措施及邊境措施…………………………………………………….10
3.巴黎公約與TRIPs之比較………………………….13
(三) 世界智慧財產權組織關於著名商標保護規定共同決議事項……………………………………………….14
(四) 歐洲共同體商標法…………………………………16
第二節各國立法例………………………………………………18
(一)美國……………………………………………………18
1.混淆之虞…………………………………………….18
2.減弱………………………………………………….21
(二)德國……………………………………………………22(三)日本……………………………………………………23
(四)大陸……………………………………………………26
第參章 從商標保護理論與法律條文探討我國著名標章保護…………………………………………………….32
第一節商標保護的理論………………………………………..32
(一)商標保護的內容…………………………………….32
(二)標侵害的核心─近似混淆理論…………………….33
1.概說………………………………………………….33
2.近似混淆的意義…………………………………….34
3.近似混淆之判斷原則……………………………….36
(三)攀附理論…………………………………………….37
1.概說………………………………………………….37
2.攀附的方式………………………………………….38
(四)減弱理論…………………………………………….38
第二節商標法之規範……………………………………………39
第三節著名標章認定要點之檢討……………………………..42
第四節公平交易法之規範……………………………………..44
(一)法之規範…………………………………………….44
(二)知名度認定原則…………………………………….45
第五節商標法與公平交易法的競合…………………………..47
第肆章 從實務面探討我國著名標章保護………………49
第一節最高行政法院判決………………………………………49
(一)裁定為著名標章者………………………………….49
(二)從最高行政法院案例看著名標章認定之理由…….53
(三)從判決看著名標章的意義………………………….61
(四)著名之註冊標章是否因未辦理延展即不受保護...63
(五)尚未達著名標章認定標準者……………………….64
(六)尚未達到著名標章標準之判決理由……………….65
(七)小結………………………………………………….68
第二節公平會之處分…………………………………………..69
(一)相關事業或消費者所共知之表徵………………….69
(二)非相關事業或消費者所共知之表徵……………….70
(三)小結………………………………………………….70
第五章 減弱理論在美國商標法上的最新發展…….72
第一節減弱的意義與類型………………………………………72
(一)減弱的意義………………………………………….72
(二)減弱的類型………………………………………….74
1.因模糊而減弱……………………………………….74
2.因污染而減弱……………………………………….74
3.與近似混淆理論相異之處………………………….75
第二節從州減弱法到聯邦商標減弱法…………………………73
(一)州減弱法…………………………………………….76
(二)具代表性的判決案例……………………………….76
(三)聯邦商標減弱法…………………………………….78
1.制定理由……………………………………………..78
2.對減弱的規定…………………………………………79
3.聯邦商標減弱法中對於著名判斷標準之擬列………80
4.減弱的救濟……………………………………………80
第三節聯邦商標減弱法之適用要件…………………………..81
(一)原告之商標必須為著名…………………………….81
(二)被告以商標或商業名稱作為商業上之使用……..…81
(三)被告之行為須屬於州際間之商業行為…………….82
(四)被告之使用已減弱原告商標之地位……………….82
第四節減弱帶來的衝擊與影響………………………………..82
第陸章 對我國著名標章保護的啟發…………………….86
第一節我國商標法規定之檢討…………………………………86
第二節對我國未來著名標章保護的啟發…………..…………87
參考文獻……………………………………………………………….92
附錄一 著名商標或標章認定要點………………………………….101
附錄二 商標法修正草案總說明…………………………………….103
參考文獻 一、中文專書
1.大陸商標通訊第一期,1994年。
2.中華民國全國工業總會保護智慧財產權委員會,「商標法判決彙編(一)」,中
華民國全國工業總會編印,1999年6月。
3.中央標準局,「商標法暨施行細則修正條文對照表」,1994年。
4.公平交易委員會,「公平交易法案例彙編(一)」,1995年3月。
5.公平交易委員會,「公平交易法立法目的與條文說明」,1996年1月。
6.公平交易委員會,「公平交易法案例彙編(三)」,1996年4月。
7.公平交易委員會,「未經註冊外國著名商標認定原則之研究」,1996年4月。
8.立法院,立法院公報。
9.司法院第三廳,「商標近似判決要旨選輯」,司法週刊雜誌社,1990年。
10.行政法院編纂,「行政法院判例要旨彙編」。
11.李復甸、鄭中人,「智慧財產權導論」,五南圖書出版公司,1999年初版。
12.李茂堂,「商標法實務」,健行文化出版,九歌總經銷,1997年初版。
13.吳嘉生,「智慧財產權之理論與應用」,五南圖書出版公司,1999年初版。
14.徐火明,「從美國與我國法律論商標之註冊」,瑞興發行,中興大學法商學院
圖書部經銷,1992年初版。
15.國立台灣政治大學判例研究委員會編纂,「中華民國裁判類編 行政法」,正中
書局,1976年。
16.陳文吟,「商標法論」,三民書局出版,1998年6月。
17.陳櫻琴,「認識智慧財產權」,經濟日報出版,聯經總經銷,1987年初版。
18.曾陳明汝,「專利商標法選論」,曾陳明汝發行,1977年。
19.曾陳明汝,「工業財產權法專論」,曾陳明汝發行,三民書局經銷, 1986年增訂新版。
20.曾陳明汝,「美國商標制度之研究-兼與中國商標制度為比較分析與批判」,三
民書局印行,1986年再版。
21.黃茂榮、張慧真,「商標法」,植根法學叢書,1983年。
22.黃茂榮,「公平交易法理論與實務」,植根法學叢書,1993年10月。
23.馮震宇,「了解智慧財產權」,永然出版社,1994年。
24.馮震宇,「實用科技智財法全書」,展智文化總經銷,1999年初版。
25.經濟部國貿局編印之「關稅暨貿易總協定相關之智慧財產權議題最終草案研
究報告」。
26.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委託中華民國全國工業總會,「著名之商標或標章認定基準
之研究」,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出版,1998年6月。
27.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委託中華民國全國工業總會,「著名之商標或標章名錄」,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出版,1998年6月。
28.經濟部智慧財產局,「智慧財產法規彙編」,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出版,2000年。
29.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商標法規及相關審查作業要點彙編」,經濟部智慧財產
局出版,2000年。
30.經濟部智慧財產局資料服務組,「巴黎公約解讀」,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出版,
2000年4月。
31.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委託台灣資訊智財網路協會,「商標發展趨勢及因應之道研
究報告」,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出版,2000年11月。
32.資訊工業策進會,「智慧財產權判決彙編」,資訊工業策進會資訊市場情報中
心,1993年初版。
33.趙晉枚,「比較商標法」,文化大學法律研究所教材,1998年2月教學四版。
34.趙晉枚,「智慧財產權入門」,元照出版社,2000年初版。
35.劉孔中,「商標法上混淆之虞之研究」,五南圖書出版公司,1997年10月。
36.劉孔中,「著名標章保護之研究」專書,出版中。
37.鄭成思,「智慧財產權法」,水牛出版社,1991年初版。
38.賴文平,「智慧財產權之保護」,黎明文化出版社,1995年初版。
39.謝銘洋,「智慧財產權之基礎理論:智慧財產權法系列(一)」,謝銘洋發行,
翰蘆總經銷,1997年第二版。
二、中文期刊及學位論文
1.王美花、顧立雄,「再論商標專用權範圍」,工業財產權與標準,第22期,頁94-98,1995年1月。
2.王美花,「新修正商標法對著名商標保護之探討」,工業財產權與標準,第53期,頁14-20,1997年8月。
3.李素華等,「著名標章之保護」,智慧財產權管理,第20期,頁10-17,1999年3月。
4.李桂英,「從商標法與公平交易法論著名商標之保護」,中興大學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1992年1月。
5.呂淑玲,「商標權之侵害及其救濟」,中興大學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1988年6月。
6.徐盛國,「WIPO仲裁中心之機制(一)」,智慧財產權月刊,第20期,頁1-12,2000年8月。
7.張慧明,「著名標章問題概述」,智慧財產權管理,第19期,頁22-26,1998年12月。
8.張慧明,「為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商標法之因應修正介紹」,律師雜誌,第243期 ,頁41-45,1999年12月。
9.張慧明、陳淑芳,「我國商標法之修正方向」,資訊時代商標與網域名稱之保護與不公平競爭之防止國際研討會論文第一冊,1999年1月。,
10.張心悌,「國際智慧財產權保護擴張與競爭法規範」,東吳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5年6月。

11.張聖怡,「商標與商業名稱保護之研究」,國防管理學院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1999年6月。

12.曾陳明汝,「論商標之經濟價值與保護範圍」,台大法學論叢,第18卷第2期,1989年6月。
13.曾馨嫻,「網際網路上網域名稱爭議之解決」,文化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8年6月。

14.馮震宇,「TRIPs對美國智慧財產權法制之影響」,智慧財產權管理季刊,第16期,1998年1月。
15.楊淑真,「我國新修正商標法部分修正條文評析」,新竹律師會刊,3卷3期,頁18-23,1998年7月。
16.勤玉華,「迎向智慧有價世紀-無體財產、無窮商機研討會紀實(上)」,智慧財產權管理季刊第20期,頁61-64,1999年3月。
17.趙晉枚,「美國對於著名標章保護的概述」,華岡法粹,第25期,頁93-109,1997年10月。
18.劉孔中,「論商標混淆之虞」,台大法學論叢,26卷1期,頁195-228,1996年10月。
19.劉孔中,「論市場調查在商標法及公平交易法上之應用」,台大法學論叢,26卷2期,頁175-195,1997年1月。
20.劉孔中,「商標法上類似商品或服務相同問題之研究」,國科會研究彙刊人文及社會科學類,8卷1期,頁21-36,1998年1月。
21.劉孔中,「論著名標章保護-國際暨外國篇」,智慧財產權月刊,第13期,頁1-16,2000年1月。
22.劉孔中,「論欺罔與虛偽不實、引人錯誤之標示或廣告」,公平交易季刊,8卷2期,頁1-36,2000年4月。
23.劉孔中,「論德國商標法及其對我國商標法修正之啟發(一)」,智慧財產權月刊,第17期,頁55-68,2000年5月。
24.劉孔中,「論我國著名標章保護」,月旦法學,第63期,頁64-76,2000年8月。
25.劉孔中,「著名標章保護之個案研究-黑人牙膏與白人牙膏的戰爭」,台大法學論叢,30卷3期,頁185-234,2001年5月。
26.劉尚志等,「全國科技法律研討會論文集」,國立交通大學,2000年。
27.蔡明誠,「智慧財產權保護法制的發展與展望」,智慧財產權,創刊號,頁13-38,1999年1月。
28.蔡明誠,「台灣對網域名稱之保護與不公平競爭之防止問題」,中央研究院中山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所主辦之資訊時代商標之有效保護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p e-vii,1999年1月。
29.蔡瑞森,「再論著名商標之保護於我國現行實務所面臨之問題」,工業財產權與標準,第53期,頁1-13,1997年8月。
30.蔡靜怡,「商標保護之新趨勢--商標減弱」,文化大學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1999年6月。

31.賴文平,「大陸馳名商標認定和管理暫行規定(上)」,智慧財產權月刊,第2期,頁1-9,1999年2月。
32.賴文平,「大陸馳名商標認定和管理暫行規定(上)」,智慧財產權月刊,第3期,頁86-100,1999年3月。
33.謝銘洋,「商標法修正草案之檢討及對產業之影響」,台大法學論叢,22卷1期,1992年12月。
34.謝銘洋,「德國之商標制度與實務」,工業財產權與標準,1994年9月。
35.謝銘洋,「從商標法與競爭法之觀點論著名標章之保護」,台大法學論叢,25卷3期,頁247-318,1996年4月。
36.謝銘洋,「德國新商標制度之重大變革」,柯芳枝教授六秩華誕祝賀論文集,1997年。
37.簡正儒、黃俊英,「時間遞移之商標價值初探-研究命題之建立」,企銀季刊,23卷1期,頁55-62,1999年7月。
三、英文專書
1. Arthur R. Miller, Michael H.Davis, “Intellectual property”, West
publishing Co., 1990.
2. Bodenhausen, “Guide to the Application of the Paris Convention”,
1969.
3. C.D.G Pickering, “Trade Marks in Theory & Practice”, Hart Publishing, Oxford, 1998.
4. Christopher Heath/Kung-Chung Liu, “The Protection of Well-known
Marks in Asia”, Max Planck Institute for Foreign and International
Patent, Copyright and Competition Law, 2000.
5. David Kitchin, Q.C. James Mellor, “The Trademarks Act 1994”, Sweet
& Maxwell, London, 1995.
6. Frederick W.Mostert, “Famous and Well-known Marks”, Butterworths,
London, 1997.
7. J Thomas McCarthy, “McCarthy on Trademarks and Unfair Competition”, West Group, 4 th ed.,1996, release up to March, 1998.
8. Ruth Annand & Helen Norman, “Community Trade Mark”, Blackstore
Press Limited, 1998.
9. Stephen P. Lsdas, “The International Protection of Trade Marks by
American Publics”, 1929.
10. Tony Martino, “Trademark Dilution, Clarendon Press”, Oxford, 1996.
11. WIPO, “Introduction to Intellectual Property”, 1997.
四、英文期刊論文
1. Beverly W. Pattishall, “Dawning Acceptance of the Dilution Rationale
for Trademark-Trade Identity Protection”, 74 Trademark Reporter,
p289, 1984.
2. Cant, “Confusion Dilution and Speech: First Amendment Limitation
on the Trademark Estate”, 87 Trademark Reporter 48, p49-50,1997.
3. Derenberg, “The Problem of Trademark Dilution and the Anti-Dilution
Stature”, 44 Cal. L. Rev. 439, p448,1956.
4. Danicl C. Schulte, “The Madrid Trademark Agreement’s Basis in
Registration-Based System: Does the Protocol Overcome Past
Basis? ”, Journal of the Patent and Trademark Office Society ” v.77,
p605-607, August 1995.
5. Dr.Alexander von M?hlendahl, “Trademark Protection: Past, Present,
Future”,中央研究院中山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所主辦之資訊時代商標
之有效保護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1999年1月。
6. Frank I Schechter, “The Rational Basis of Trademark Protection”, 40
Harv. L. Rev., 1927.
7. Jerre B. Swann, Sr., “Dilution redefined for the year 2000”, The
Trademark Reporter, Vol. 90 , p823-865.
8. Julie Arthur Garcia, “Trademark Dilution: Eliminating Confusion”, 85
Trademark Rep.489, 1995.
9. Kung-Chung Liu, “The Protection of Well-known Marks in Taiwan:
From Case Study to General Theory”, The Trademark Reporter, Vol.
90 , p866-888.
10. Milton W. Handler, “Are the State Anti-dilution Laws Compatible
with the National Protection of Trademarks”, 88 TMR, p425, 1998.
11. Hugh Latimer and Karyn K. Ablin, “Stealth patents: The unconstitutionality of protecting product designs under the Federal Trademark Dilution Act”, The Trademark Reporter, Vol. 90 , p489-512.
12. Mr. Michael Scott, “Famous Marks and Trademark Dilution”, 中央
研究院中山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所主辦之資訊時代商標之有效保護
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1999年1月。
13. Morrin, Maureen and Jacoby, Jacob, “Trademark Dilution: Empirical
Measures for an Elusive Concept”, Journal of Public Policy and
Marketing V.19 N.2 pt.0 p265-276.
14. Sandra Edelman, “Failure to conduct a survey in trademark
infringement cases: A critique of the adverse inference”, The
Trademark Reporter, Vol. 90 , p746-769.
15. W.R.Conish, “Effective Protection of Trade Marks in an Information
Age: Some Introductory Thoughts”, 中央研究院中山人文社會科學
研究所主辦之資訊時代商標之有效保護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1999年1月。
五、參考網站
1. WIPO網站,http://www.wipo.int
2. 台大智慧財產權法律研究室,http://ipr.law.ntu.edu.tw/homepage.htm
3.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http://www.moeaipo.gov.tw
4. 資策會科技法律中心,http://stlc.iii.org.tw
5. 司法院法學資料全文檢索系統,http://wjirs.judicial.gov.tw/jirs/bin/yas/jirs.asp
6. 行政院公平交易委員會,http://www.ftc.gov.tw/
7. 科技智財法律中心,http://law.mis.cycu.edu.tw/index.html
8. 美國康乃爾大學法學院,http://www.law.cornell.edu/
9. 美國專利商標局,http://www.uspto.gov/
10 亞太智慧財產權發展基金會,http://www.apipa.org.tw/
11 網上法IPECLAW,http://www.ipeclaw.com.tw/
12 智權情報網,http://www.apipa-ipr.org.tw/
指導教授 劉孔中(Chung-Jung Lee) 審核日期 2001-6-27
推文 facebook   plurk   twitter   funp   google   live   udn   HD   myshare   reddit   netvibes   friend   youpush   delicious   baidu   
網路書籤 Google bookmarks   del.icio.us   hemidemi   myshare   

若有論文相關問題,請聯絡國立中央大學圖書館推廣服務組 TEL:(03)422-7151轉57407,或E-mail聯絡  - 隱私權政策聲明